卖干鱼的铺子。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。出自庄周《庄子・外物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枯鱼:干鱼;肆:铺子。卖干鱼的铺子。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。 复制出处:庄
详细解释
比喻做事盲目,缺乏调查研究。出自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做事盲目。比喻做事盲目,缺乏调查研究。 复制出处: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‘
详细解释
同“马如游龙”。出自《初学记》卷四引汉・刘桢《鲁都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人多繁华。同“马如游龙”。 复制出处:《初学记》卷四引汉・刘桢《鲁都赋》:“日暮宴罢,
详细解释
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‘大楚兴,陈胜王’。”后因以“狐鸣鱼书”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
详细解释
见“涸辙鱼”。出自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怜儒脱难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。见“涸辙鱼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怜儒脱难》:“吹嘘一点灵犀热,涸辙
详细解释
见“幕燕鼎鱼”。出自《时敏报・美人禁工新约平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比喻、定语,指危险的人。见“幕燕鼎鱼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时敏报・美人禁工新约平议》:“前程正未可量,又何
详细解释
见“牛蹄中鱼”。出自《孔丛子・连丛子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牛蹄中鱼”。 复制出处:《孔丛子・连丛子下》:“且今已乏矣,而方须租人,是犹古人
详细解释
指贫穷的无粮可炊。出自《后汉书・独行传・范冉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指贫穷的无粮可炊。 复制出处:《后汉书・独行传・范冉》:“(范冉)遭党人禁锢,遂推鹿
详细解释
”后以“渊鱼丛爵”比喻为政不善,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政治、交往等。《孟子离娄上》:“故为渊驱鱼者
详细解释
泛指书信。出自《吴骚・步步娇・闺怨》。《南宫词纪・绛都春・四时怨别》:“伤秋宋玉悲何切,盼征鸿在天外行列,烦寄却鱼封雁帖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泛指书
详细解释
比喻不行善政,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政等。比喻不行善政,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。语本《孟子离娄
详细解释
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,后即以“河鱼天雁”借指传送书信者。出自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信史等。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,后即以“河鱼天雁”
详细解释
指腹泻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腹泻。河鱼:腹疾的隐称,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。指腹泻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
详细解释
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、肉一样任意宰割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仲长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鱼肉:比喻受宰割;乡里:地方上的老百姓。把地方上的
详细解释
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,仍然沉着镇静。出自俗谚。一般作谓语,指能沉得住气。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,仍然沉着镇静。 复制出处:俗谚: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比喻内部自相残杀。出自《晋书・刘元海载记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鱼肉:以人为鱼肉;比喻残杀。比喻内部自相残杀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刘元海载记》:“今司马氏父
详细解释
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。出自《尚书大传》第三卷。一般作分句,形容好兆头开始。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大传》第三卷:“八百诸侯俱至孟津,白鱼入舟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见“鱼烂而亡”。出自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鱼烂而亡”。 复制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,而鱼烂取亡之气象,
详细解释
犹言殃及池鱼。比喻无辜而受害。出自隋・卢思道《劳生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无端受害。犹言殃及池鱼。比喻无辜而受害。 复制出处:隋・卢思道《劳生论》:“淫刑
详细解释
泛指书信。出自唐・李绅《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泛指书信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李绅《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》诗:“鱼肠雁足望缄封,地远三江
详细解释
爬到树上找鱼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无法达到目的。出自宋・苏辙《次韵吴厚秀才见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方法不对头。登:攀;木:树。爬到树上找鱼。比喻方向、
详细解释
能吞舟的大鱼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庚桑楚》。《列子・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・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
详细解释
指河流湖泊交错;土地肥沃;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。也作“鱼米之地”。出自唐・王睃《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指河流湖泊交错;土地肥沃
详细解释
见“鱼目混珠”。出自《参同契》上。宋・司马光《稷下赋》:“珷玞乱玉,鱼目间珠,泥沙涨者其泉混,莨莠茂者其谷芜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以假乱真。见“鱼目混珠
详细解释
犹殃及池鱼。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。出自汉・应劭《风俗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无端受害。犹殃及池鱼。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。 复制出处:汉・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城门
详细解释
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
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,虽然不能立刻收效,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。出自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。一般作分句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,虽然不能立刻
详细解释
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。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,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。出自朱自清《经典常谈》序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筌:捕鱼的竹器。把捕鱼工具看作是
详细解释
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。出自汉・扬雄《河东赋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。 复制出处:汉・扬雄《河东赋》:“雄以为临川羡鱼,不如归而
详细解释
鱼在水里跳;鹰在天上飞。比喻各得其所;自由自在。出自《诗经・大雅・旱麓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鸢:老鹰。鱼在水里跳;鹰在天上飞。比喻各得其所;自由自在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。出自唐・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队列等。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唐・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驾龙十二,鱼鱼
详细解释
卖咸鱼的店铺。鱼常腐臭,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。亦作“鲍鱼。出自《大戴礼记・曾子疾病》。王聘珍解诂:“次,若今市亭然。”一般作宾语,指坏人聚积的地方。卖
详细解释
宛如鼎中游动的鱼,帷幕上筑巢的燕子。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。出自南朝・梁・萧统《文选・丘迟〈与陈伯之书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极其危险。宛如鼎中游动的
详细解释
釜中生鱼,甑中生尘,比喻生活清贫。出自清・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釜中生鱼,甑中生尘,比喻生活清贫。 复制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
详细解释
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。出自《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・罗店镇志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担心。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。 复制出处:《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・罗店镇志》:“讹传丁国
详细解释
“鲁”和“鱼”、“陶”和“阴”字形相近易混。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。出自明・焦竑《焦氏笔乘・卫包改古文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传抄及刊印的文字错误。“鲁”和“鱼”
详细解释
”后以“多鱼之漏”指泄漏军事机密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年》。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於此始擅贵宠,漏洩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
详细解释
比喻放走敌人,留下祸根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自留祸根。比喻放走敌人,留下祸根。 复制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二回:“今刘备釜中之
详细解释
见“池鱼之殃”。出自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。见“池鱼之殃”。 复制出处: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道士道:‘不出三年,世运变革
详细解释
指书信。出自明・邵璨《香囊记・途叙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书信。 复制出处:明・邵璨《香囊记・途叙》:“雁素鱼笺,离愁满怀谁与传。”用法:作
详细解释
比喻条件具备,事情就可办成。出自清・俞樾《茶香室丛钞・张安道论科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条件具备,事情就可办成。 复制出处:清・俞樾《茶香室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