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ū dú bǎi biàn , qí yì zì xiàn
指书读的次数多了,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必当先读百遍,
详细解释
shùn rén zhě chāng , nì rén zhě wáng
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,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申屠刚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顺:依顺;昌:
详细解释
qiān jīn zhī dī , kuì yú yǐ rǎng
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。出自清・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・隋炀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方面
详细解释
jiān bù néng tiāo , shǒu bù néng tí
不会挑担子,也拿不动什么东西。形容缺乏劳动锻炼的人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三回:那老者定睛把子路上下一看道:‘客官,我看你:肩不
详细解释
shēn zài lín quán , xīn huái wèi què
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。出自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
详细解释
hé shì zhī bì , yè guāng zhī zhū
指世上罕有的珍宝。出自晋・刘琨《答卢谌诗一首并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珍贵的东西。和氏:春秋时楚人卞和;璧:玉器。指世上罕有的
详细解释
fù shé shì shǒu , zhuàng shì jiě wàn
手腕被腹蛇咬伤,便立即截断,以免毒液延及全身,危及生命。比喻事到紧要关头,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。也比喻牺牲局部,照顾全局。出自
详细解释
tiān wú èr rì , mín wú èr wáng
天上没有两个太阳,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政治等。日:太阳。天上没有两个太阳,
详细解释
qǔ fǎ hū shàng , jìn dé hū zhōng
取上等的为准则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出自语出唐太宗《帝范》卷四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取上等的为准则,
详细解释
jiù de bù qù xīn de bù lái
旧的没有了,只好被迫去买新的,坏事变成了好事。出自洪放《秘书长・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安慰人。旧的没有了,只好被迫去买新的,坏事
详细解释
qǔ fǎ yú shàng , jìn dé hū zhōng
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出自唐・唐太宗《帝范》第四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法:标准,规范
详细解释
ér nǚ qíng cháng , yīng xióng qì duǎn
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,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。出自明・许自昌《水浒记》第18出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指男女之
详细解释
zǎo zhī jīn rì , huǐ bù dāng chū
既然现在后悔,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?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天衣怀禅师法嗣・惠林宗本禅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指悔恨以前的
详细解释
shùn wǒ zhě jí , nì wǒ zhě shuāi
顺从我的就会吉利,违背我的就会衰亡。出自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20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处事。顺:顺从;吉:吉利;逆:
详细解释
bǎo shí zhōng rì , wú suǒ shì shì
整天吃得饱饱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出自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闲人。饱:吃足;终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饱
详细解释
ān guó zhī dào , xiān jiè wéi bǎo
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,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。出自战国・吴起《吴子・料敌第二》:夫安国之道,先戒为宝。今君已戒,祸其远矣。道:方法,途径;戒:戒
详细解释
jiàn guài bù guài , qí guài zì jué
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,它就不会危害了。出自谢觉哉《作风漫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怪:奇异的;绝:绝迹,了却。
详细解释
rú qiē rú cuō , rú zhuó rú mó
切、磋、琢、磨是指把骨头、象牙、玉石、石头等加工成器物。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,取长补短。出自《诗经・卫风・淇奥》。一般作宾
详细解释
jūn zǐ ài cái , qǔ zhī yǒu dào
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,不要不义之财。出自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平步青云》上册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处世。君子:有才德的人
详细解释
rì chū ér zuò , rì luò ér xī
太阳升起就做工,太阳下山就休息。泛指简朴单纯的生活。出自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2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简朴的生活。
详细解释
zhǐ zhī qí shān , bù zhī qí èr
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地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知道它的另
详细解释
jiā yǒu qiān kǒu , zhǔ shì yī rén
每家不论有多少人,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。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。出自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
详细解释
shī zǐ bó tù , yì yòng quán lì
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。同“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”。出自茅盾《谨严第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处事。比喻对小事情
详细解释
sì tǐ bù qín , wǔ gǔ bù fēn
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,缺乏生产知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,缺
详细解释
xiū wù zhī xīn , rén jiē yǒu zhī
羞耻的心情,人人都会有的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羞:羞愧;恶:耻。羞耻的心情,人人都会有
详细解释
qián shì bù wàng , hòu shì zhī shī
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,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。出自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师:借鉴。不要
详细解释
jiàng zūn lín bēi , qū gāo jiù xià
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。出自元・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可分开使用。降:降低;临:面临;卑:
详细解释
wàn shì jù bèi , zhǐ qiàn dōng fēng
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
详细解释
bīng mǎ bù dòng , liáng cǎo xiān xíng
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,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。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。出自《南皮县志・风土志下・歌谣》。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,军用粮
详细解释
yù bàng xiāng zhēng , yú wēng dé lì
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出自《战国策・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
详细解释
shàn guān fēng sè , shàn zé shí jī
善于观察和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各种情况,善于选择有利时机。风色:指不断发生变化的客观情况。善于观察和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各种情况,善于选择有利时机
详细解释
hé bào zhī mù , shēng yú háo mò
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。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
详细解释
xiāng shì ér xiào , mò nì yú xīn
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。一般作分句,指朋友深交。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形容彼此
详细解释
yǎng zǐ fáng lǎo , jī gǔ fáng jī
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,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。同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认金梳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处
详细解释
dān zé yì zhé , zhòng zé nán cuī
势孤力单,容易受人欺负;从多气壮,别人不敢欺侮。出自《北史・吐谷浑传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势孤力单,容易受人欺
详细解释
yán zhī bù wén , xíng zhī bù yuǎn
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。出自宋・陆游《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》:“黼黻圣猷,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;
详细解释
bān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
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 复制例子: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
详细解释
zhì niǎo jiāng jī , bēi fēi liǎn yì
比喻欲擒故纵,伺机而后发。出自《六韬・发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处事。比喻欲擒故纵,伺机而后发。 复制出处:《六韬・
详细解释
yǔ yán wú wèi , miàn mù kě zēng
形容说话枯燥无味,面貌使人厌恶。出自巴金《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形容人。憎:厌恶。形容说话枯燥无味,面貌使人厌恶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huò fú wú mén , wéi rén suǒ zhào
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,全由人自身招引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三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门:门径;召: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