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;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;但有旺盛的生命力;前途无限。出自《尚书・盘庚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一点
详细解释
指口舌惹出是非。多用来劝戒别人说话要谨慎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漠》:惟口出好兴戎,朕言不再。指口舌惹出是非。多用来劝戒别人说话要谨慎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漠》:惟口出好兴戎,朕言不再
详细解释
旧时称平民百姓。出自《尚书・五子之歌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无知的人。旧时称平民百姓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五子之歌》:“予视天下,愚夫愚妇,一能胜予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。出自《尚书・周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令:命令;惟:只。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周官》:“慎乃
详细解释
杀害人命;抢夺财物。指匪盗行径。出自《尚书・康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杀害人命;抢夺财物。指匪盗行径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康诰》:“杀越人于货,暋不
详细解释
指整治军事。出自《尚书・立政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整治军事。指整治军事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立政》:“其克诘尔戎兵。”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指整治军事。例子:明张
详细解释
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。出自《尚书・君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助手与亲信。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心膂:亲信。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
详细解释
如火在原野燃烧。比喻声势很大,难于阻抑。出自《尚书・盘庚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声势浩大。燎:烧;原:原野。如火在原野燃烧。比喻声势很大,难于阻抑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形容深沉不露,内蕴刚强。出自《尚书・洪范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深沉。沉潜:深沉不露;刚克:以刚强见胜。形容深沉不露,内蕴刚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洪范》:
详细解释
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朕志先定,询谋佥同。”
详细解释
本意是忠于朝廷,后比喻爱国。出自《尚书・康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忠于朝廷。本意是忠于朝廷,后比喻爱国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康诰》:“虽尔身在外,乃心罔不在王
详细解释
改正错误态度坚决,不犹豫。出自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。 唐・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述汤之所以王,则曰:‘用人惟己改过不吝。’言能纳谏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彻
详细解释
残暴无道、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。出自《尚书・泰誓下》。先秦・孟轲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贬义,指残暴的统治者
详细解释
谦虚好学,时刻策励自己。出自《尚书・说命下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书面语。谦虚好学,时刻策励自己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说命下》:“惟学逊志,务时敏,厥修乃来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泛指太平颂歌。出自《尚书・益稷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康:太平。泛指太平颂歌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益稷》:“乃赓载歌曰:‘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
详细解释
指受困于水灾。出自《尚书・益稷》。《后汉书・崔骃传》:人有昏垫之厄,主有畴咨之忧。昏垫:迷惘沉溺,指困于水灾;厄:苦难。指受困于水灾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益稷》:“洪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
详细解释
不管多远之处,没有不到的。出自《尚书・大雨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不管多远之处,没有不到的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雨谟》:“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尊崇有德之人,酬报有功之人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崇:尊重,推重。尊崇有德之人,酬报有功之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惇信明
详细解释
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再用兵。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武
详细解释
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。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。出自《尚书・洪范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方法。克:克服,制服。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。指根据不同
详细解释
停止武备;提倡文教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指停止战斗。偃:停止;修:致力于。停止武备;提倡文教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王来自商,
详细解释
无限美好;无穷幸福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中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无限美好;无穷幸福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太甲中》:“皇天眷佑有商,俾嗣王克终厥德,实万世无疆之
详细解释
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;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。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。出自《尚书・泰誓》上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形容人很坏。恶:罪恶;贯:穿钱
详细解释
谓不费心机,反而越来越好。出自《尚书・周官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不费心机,反而越来越好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周官》:“作德:心逸日休;作伪:心劳日拙
详细解释
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,反过来打自己人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,反过来打自己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前徒倒戈,
详细解释
古代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,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。出自《尚书・禹贡》。孔颖达疏:“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,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,使归国立社…
详细解释
永远没有穷尽。出自《尚书・微子之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永远。永世:永远。永远没有穷尽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微子之命》:“作宾于王家,与国咸休,永世无穷。”
详细解释
指有爱惜生灵;不事杀戮的品德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好生:爱惜生灵。指有爱惜生灵;不事杀戮的品德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与其
详细解释
指人才难求的忧虑。出自《尚书・尧典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才难求的忧虑。畴咨:访问、访求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尧典》:“帝曰:‘畴咨若时登庸。’”
详细解释
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出自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。《晋书・苻丕载记》:“先帝晏驾贼庭,京师鞠为戎穴,神州萧条,生灵涂炭。”一般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。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。出自《尚书・旅獒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亏:缺,欠;篑:装土的竹筐。积土成山的功夫只
详细解释
长期习惯于怎样,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。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同习惯成自然。性:性格。长期习惯于怎样,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。有习惯成
详细解释
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宋・朱熹《朱子全书・学五》:见人嘉言善行,则敬慕而记录之。懿:美好;嘉:善、美。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
详细解释
向东浸渍,向西覆盖。指范围逐渐扩大。出自《尚书・禹贡》:东渐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暨声教,讫于四海。渐:浸渍;被:覆盖。向东浸渍,向西覆盖。指范围逐渐扩大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禹贡》:
详细解释
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。指调解家庭纠纷。出自《尚书・说命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调剂:调整使洽宜;盐梅:咸味和酸味。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
详细解释
指安定天下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安定天下。抚绥:安定、安抚;万方:万邦,万族。指安定天下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太甲上》:“天监厥德,用集大命,抚
详细解释
指一切除旧更新。出自《尚书・胤征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一切除旧更新。指一切除旧更新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胤征》:“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,歼厥渠魁,胁从罔治。旧染污
详细解释
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万物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天神地祗。皇天:古代称天;后土:古代称地。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
详细解释
怀柔远方,优抚近地。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。出自《尚书・舜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政策等。怀柔远方,优抚近地。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