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,完全失去正常状态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礼仪志一》:玄析之为三,颠倒错乱,皆率胸臆,曾无典据,何足可凭。颠倒:本末倒置;错乱:错杂混乱。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,完全失去正
详细解释
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光弼传》:蕴孙、吴之略、有文武之才。文:文才;武:武艺。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光弼传》:蕴孙、吴之略、有
详细解释
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。比喻被人诬谄,蒙受冤屈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牛廪传》:家书缺者,诚宜补葺。然此去京师,水际万里,不可露赍,当须箧笥。人观兼乘,谓是货财,古人薏苡之嫌,得为深诫。薏苡
详细解释
用仇敌的血来偿还血仇。指杀敌报仇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源休传》:我国人皆欲杀汝,唯我不然。汝国已杀突董等,吾又杀汝,犹以血洗血,污益甚尔。用仇敌的血来偿还血仇。指杀敌报仇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
详细解释
自始至终,一直不变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姚(王寿)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守信用。自始至终,一直不变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姚(王寿)传》:“卿早荷朝恩,委任
详细解释
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。形容学问渊博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马怀素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学识渊博。天人:天道和人事。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。形容学问
详细解释
比喻祸福没有一定。出自《旧唐书・萧瑀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同塞翁失马。比喻祸福没有一定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萧瑀传》:“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:‘萧瑀大业之日,进谏隋
详细解释
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;向往的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隐太子建成传》。一般作补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;向往的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隐太子建成传》:“而
详细解释
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,一经触发,箭便射出。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韦思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一触即发。机:弓弩上的发箭器。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
详细解释
犹损人利己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陆象先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损人利己。犹损人利己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陆象先传》:“为政者理则可矣,何必严刑树威。损人益己,恐
详细解释
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张弘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识字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
详细解释
犹正本清源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高祖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正本清源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高祖纪》:“欲使玉石区分,薰莸有辨,长存妙道,永固福
详细解释
书名于策,就位朝班。意指做官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太宗纪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官。书名于策,就位朝班。意指做官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太宗纪上》:“然情存今古
详细解释
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运气。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藩传》:“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,
详细解释
指有独特见解、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陆贽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有独特见解。指有独特见解、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陆贽传》:“听一
详细解释
肩挨肩,脚碰脚。形容人多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尹思贞李杰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多。肩挨肩,脚碰脚。形容人多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尹思贞李杰等传论》:“有
详细解释
憎恨坏人坏事,鼓励好人好事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珪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性格。嫉:憎恨;好:喜欢。憎恨坏人坏事,鼓励好人好事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
详细解释
见“以古为鉴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魏徵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以古为鉴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魏徵传》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
详细解释
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方庆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覆:倾覆;戒:防备。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杜伏威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局势。分:分开。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杜伏威传》:“今同若隋政,各兴大义,
详细解释
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司空图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才德不高的人。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
详细解释
死了也不闭眼。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。形容极不甘心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韩愈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死得遗憾。死了也不闭眼。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。形容
详细解释
指银质的酒杯像羽毛一样飘上天空。比喻贵重器物被窃,不翼而飞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柳公权传》:别贮酒器杯盂一笥,缄滕如故,其器皆亡。讯海鸥,乃曰:‘不测其亡。’公权哂曰:‘银杯羽化耳?’指银质
详细解释
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珪杜正伦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蒙受冤屈。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王珪杜正伦等传论》:“正伦以
详细解释
指像小鸟一样亲近人。多形容少女或小孩的娇柔可爱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长孙无忌传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指像小鸟一样亲近人。多形容少女或小孩的娇柔可爱。依:
详细解释
尧门旁设谏鼓,舜门外置箴木。形容君主贤明,能随时接受意见,听取忠告。出自《旧唐书・褚亮传》:尧木纳谏,舜木求箴。尧、舜: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;鼓:谏鼓;木:箴木。尧门旁设谏鼓,舜门外置
详细解释
指传播虚假的名声。出自《旧唐书・薛登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传播虚假的名声。指传播虚假的名声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薛登传》:“比来举荐,多不以才,假誉驰声,互相推
详细解释
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。出自《旧唐书・苏味道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模棱:说话处事含混;两可:这样也行;那样也行。形容对事情的
详细解释
故意挑剔毛病,寻找差错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崔元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指故意挑剔。故意挑剔毛病,寻找差错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崔元综传》:“虽外示谨厚,
详细解释
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,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。形容母爱之深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礼仪志七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母性。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,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。
详细解释
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及善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洞鉴:明察。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王及善等
详细解释
唐朝朝会结束时,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。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卢怀慎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。伴食:陪伴人家吃饭。唐
详细解释
犹言胆大如斗。谓无所忌惮。”。出自语出《旧唐书・李昭德传》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胆识。犹言胆大如斗。谓无所忌惮。语出《旧唐书李昭德传》载
详细解释
形容女子在游玩、交际时纵情欢乐的景象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后妃传・杨贵妃》: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,国忠姊妹五家扈从,每家为一队,著一色衣,五家合队,照映如百花之焕发,而遗钿坠舄,瑟瑟珠翠,灿
详细解释
救济和帮助穷困的人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赈:救济。救济和帮助穷困的人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轨传》:“李轨字处则,武威姑
详细解释
为人阴险刻薄,看到他人有不如意的事就暗中高兴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崔器传》:器性阴刻乐祸,残忍寡恩,希旨奏陷贼官准律并合处死。为人阴险刻薄,看到他人有不如意的事就暗中高兴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
详细解释
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郑畋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郑畋传》:“畋谬领藩垣,荣兼将相,每枕戈而待旦
详细解释
①在地上撒灰,将门户关锁。②旧时因以“散灰扃户”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益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①在地上撒灰,将门户关
详细解释
连萧何、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。比喻政治才能极大,超过前人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德裕传论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政绩显赫。萧曹: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、曹参;避席:起立离
详细解释
见“倒持泰阿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陈夷行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倒持泰阿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陈夷行传》:“自三数年来,奸臣窃权,陛下不可倒持太阿,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