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出自《明史・云南土司传二・麓川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用于盟誓。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 复制
详细解释
不尽守职责,把事情搞糟。出自《明史・刘健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旷:空缺;偾事:把事情搞坏。不尽守职责,把事情搞糟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健
详细解释
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。出自《明史・余珊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夺:争取。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余珊传》:“初每事独断,今戚里
详细解释
因陋就简。谓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。出自《明史・王铭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将就。因陋就简。谓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王铭传》:“上
详细解释
见“想望风采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冯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非常仰慕。见“想望风采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用法:作
详细解释
见“招权纳贿”。出自《明史・石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贪财。见“招权纳贿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石亨传》:“因劾亨招权纳赇,肆行无忌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
详细解释
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。出自《明史・潘埙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潘埙传》:“今春秋已盛,更弦易辙,此其时也。
详细解释
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。出自《明史・五行志一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。缕:线;析:剖析。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五行志一》:“而传说则
详细解释
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同“薏苡之谤”。出自《明史・项忠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蒙受冤屈。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同“薏苡之谤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项忠传》
详细解释
形容勤于政事。同“宵旰忧劳”。出自《明史・章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勤于政务。形容勤于政事。同“宵旰忧劳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章懋传》:“此下陛下宵旰焦
详细解释
同“愤世嫉俗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姜士昌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憎恨世俗。同“愤世嫉俗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姜士昌传》:“居恒愤时疾俗,欲以身挽之。”用法:作
详细解释
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同“直言无讳”。出自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弋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同“直言无讳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
详细解释
重复错杂出现。出自《明史・刘菃传》:今民穷财殚,府藏虚罄,水旱盗贼,星象草木之变迭见杂出,万一祸生不测,国无老成,谁与共事。重复错杂出现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菃传》:今民穷财殚,府藏
详细解释
封住嘴巴;不开口说话。出自《明史・何遵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沉默不语。缄:封闭;言:说话。封住嘴巴;不开口说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何遵传》:“正德间,给事
详细解释
喻勤于经营谋划,防患未然。出自《明史・赵世卿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喻勤于经营谋划,防患未然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赵世卿传》:“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
详细解释
形容所述明确有据。出自《明史・海瑞等人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说话或作文。炳炳:光明的样子;凿凿:确实,明确。形容所述明确有据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
详细解释
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出自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洞烛:洞察;洞悉。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
详细解释
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。出自《明史・庄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性格。群:合群。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出自《明史・赵炳然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局面。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赵炳然传》:“浙罹兵燹久,又当宗宪汰侈后,财匮
详细解释
犹言顽固不化。出自《明史・广西土司传二・思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犹言顽固不化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广西土司传二・思明》:“帝曰:‘蛮人怙顽不悛,终必
详细解释
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。出自《明史・方逢时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济:帮助;救济。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方逢时传》:“两人首尾共济,
详细解释
指行为不规矩,不守礼法。出自《明史・杨时乔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逾、荡:超越;闲、检:指规矩、法度。指行为不规矩,不守礼法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杨时乔传》
详细解释
犹言党邪陷正。出自《明史・路振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坏人。犹言党邪陷正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路振飞传》:“崇祯四年征授御史,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,党
详细解释
多次重复错杂出现。出自《明史・刘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重复出现。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多次重复错杂出现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茞传》:“今
详细解释
指帝王流亡在外。出自《明史・王竑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帝王流亡。乘舆:帝王坐的车。指帝王流亡在外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王竑传》:“向使乘舆播迁,奸党犹
详细解释
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。出自《明史・于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事前预防。防:防备;患:灾祸;然:这样;如此;未然:没有成为事实;没有
详细解释
想求取宠信,反招致祸患。出自《明史・刘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要:通“邀”,求取。想求取宠信,反招致祸患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吉传》:“幸门一开
详细解释
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。出自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膻:羊臊气;秽:污秽,肮脏。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:“干进无
详细解释
指对问题态度犹豫,没有确定的意见。出自《明史・方从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依:赞成;违:反对;两可:二者都可以。指对问题态度犹豫,没有确定的意见。 复
详细解释
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。出自《明史・孝宗纪赞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维持社会安定。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孝宗纪赞》:“孝宗儿能恭俭有制,勤政爱
详细解释
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出自《明史・何腾蛟瞿式耜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意志坚强。折:挫折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
详细解释
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。出自《明史・于孔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晚节:指晚年的节操。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于孔兼传》:“疏论都
详细解释
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出自《明史・马士英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一天都过不下去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马士英传》:
详细解释
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。出自《明史・李文祥等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枕藉:纵横相枕而卧。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李文祥等传赞》:“抗言
详细解释
指有罪之人立功,争取减免罪行。出自《明史・马芳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有罪之人。戴罪:身负重责;图:谋取。指有罪之人立功,争取减免罪行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
详细解释
誓死不怀二心。出自《明史・忠义传・琴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等。矢:通“誓”;贰:二心。誓死不怀二心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忠义传・琴彭》:“茶笼守彭被
详细解释
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出自《明史・王徽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品行正直。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 复制出处:《明
详细解释
比喻时而嚣张,时而隐蔽。出自《明史・贵州土司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比喻时而嚣张,时而隐蔽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贵州土司传序》:“蛮人鸱张鼠伏,自其
详细解释
谓荣显至极。出自《明史・邵经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荣显至极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邵经邦传》:“如徒加以非分之任,使之履盈蹈满,犯天人之怒,亦非
详细解释
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出自《明史・周延传》。《明史・梁材传》:“砥节守公如一日,帝眷亦甚厚。”一般作谓语,指人有气节。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周延
详细解释